这个焦灼以待的答案,暴露于太平真君五年的春日。
在审讯期间,拓跋焘接连发出了两道诏令。
其一曰:“王、公以下至于庶人,有私养沙门、巫觋于家者,皆遣诣官曹,过二月十五日不出,沙门、巫觋死,主人门诛。”
其二曰:“王、公、卿、大夫之子皆诣太学,其百工、商贾之子,当各习父兄之业,毋得私立学校;违者,师死,主人门诛。”
一是遣沙门、巫觋,一是禁私学、私教,二者看似无所交涉,实则必有关联,只不是人人都能看透个中关窍罢了。
诏令一出,世人无不震惧万分,纷纷遣散沙门、巫觋,各承家业,规行矩步。私学亦大量关停,漆黑的门室之外,再无琅琅书声、滔滔讲者。
到了二月初六日,中山王拓跋辰、尚书令刘洁、内都坐大官薛辩、尚书奚眷等八将,因延误军机之罪,被处以斩刑。
平城之南哀声嚎啕,令人不忍闻听,但鲜卑历来重视军纪,百姓们也多以为判决公道。
论其根由,此八人中,以刘洁的罪行位最大,因他矫诏卖国。
衮衮诸公之间,私下论起此事,俱言刘洁因久居枢密,恃宠而傲,一旦逆鳞受责,便生出了叛心。
这,也是拓跋焘所要的效果。
至于罪证,除在漠北的所作所为之外,孙豪也及时奉上了岳翁刘洁早存反志的证据。
先君后翁,拓跋焘对其“大义灭亲”的做法深为赞许,班赐之物流水价似的送入府中。
就在逆臣受刑之后,拓跋焘又传召了武威公主拓跋月,一同前往宗正寺,欲秘密审讯乐平王拓跋丕。
梦境幽邃,青冥广阔无垠,深邃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影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