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澜仔细阅读着方案,不时点头。当她看到"师徒制"培养模式时,眼前一亮:"这个好!让返乡青年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手艺,既传承传统技艺,又能融入新思维。"
"张德福爷爷已经同意带徒弟了。"小林笑着说,"他说只要肯学,把祖传的炒茶手艺全教出去!"
方案很快获得村委会通过。第一项工作是建立"青山人才库",梳理在外青年的专业特长和返乡意愿。夏澜亲自带队,一户户走访,一个个打电话。
"喂,是建军吗?我是青山村夏澜..."这样的开场白,她每天要重复几十遍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一个月后,人才库已录入127人,其中27人明确表示愿意返乡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省农业大学同意在青山村设立"乡村振兴实践基地",首批6名大学生即将来村实习。
初夏的一个周末,青山村举办了首届"归雁返乡节"。村委会广场上搭起了红色舞台,两侧是返乡创业成果展:王伟的骑行俱乐部、小林的直播带货、李婶女儿的茶染工坊...
夏澜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,站在台上望着台下的人群——前排是二十多位返乡青年,后面则是村里的老人和孩子。她深吸一口气,声音通过话筒传遍广场:
"乡亲们,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。我们不仅欢迎游子归巢,更要为青山村的未来播下种子!"
她宣布"归雁计划"正式启动,首批12名返乡青年将获得创业扶持。当张德福老人穿着崭新的唐装,为三位"徒弟"颁发拜师帖时,全场响起热烈掌声。
仪式结束后,夏澜被一群年轻人围住。皮肤黝黑的农机手大牛搓着手问:"夏书记,我想搞个机械化采茶服务,能行不?"
"当然行!"夏澜眼前一亮,"村里正缺这个。你去跟茶农们聊聊,看怎么收费合理。"
戴着眼镜的文静女孩小雨怯生生地说:"我学设计的,想开发茶文化文创产品..."
"太好了!"夏澜拉着她的手,"走,我带你去见小林的团队,他们正缺设计师呢!"
就这样,一颗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。大牛的采茶服务队第一个月就接了十五单;小雨设计的"茶精灵"系列文创在网店卖到脱销;连村里有名的"混子"小强也在孵化站帮助下,开起了电动车租赁行,专供游客茶园代步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